2021年入冬以來,受“低價效應+臘制潮”的影響,我國豬價經歷了一波短暫的反彈行情,之后又呈現持續(xù)低迷的狀態(tài),總體表現為價格下跌、交易清淡,養(yǎng)殖戶出現虧損。目前,全國生豬均價為12元/公斤左右,多個省市豬糧比跌破5比1?!督鹑跁r報》記者對湖南益陽市部分生豬養(yǎng)殖戶、屠宰企業(yè)及豬肉批零市場開展的調查發(fā)現,即使是價格較高的土雜豬,其價格也從前期最高點的19元/公斤跌至了2月底的15元/公斤,下跌了21%,同比下跌達61%。
豬價因何持續(xù)低迷
記者了解到,造成豬價較長時間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但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。
其一,生豬市場供應過于寬松。一方面,生豬產能在前期系列支持政策的帶動下快速恢復,截至去年3季度末我國生豬存欄就已恢復至正常年份的水平,市場生豬供應持續(xù)充足。另一方面,由于去年底豬價開始持續(xù)下跌,恐慌性拋售情緒加重,加劇生豬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。據益陽市益豐食品廠的負責人反映,自2022年以來,因養(yǎng)殖戶普遍看空后市,降低了生豬出欄體重,從年前的140公斤左右下降至120公斤左右,上市生豬中的中低體重占比從年前的20%提升到60%。
其二,豬肉消費需求不足。2021年入冬后,“低價效應+臘制潮”引發(fā)的短暫的豬肉消費熱潮,透支了后期消費需求。而受國內局部疫情影響,餐飲、旅游業(yè)消費不振,導致豬肉消費需求下降。據益陽市赫山南市場豬肉批發(fā)攤位的劉先生反映,目前豬肉價格比去年入冬時降低了不少,生意更加冷清,顧客比旺季時幾近腰斬,如今他每天批發(fā)的豬肉不足500斤,比最高峰時減少了近一倍。
其三,收儲政策托市力度有限。因多地豬糧比價跌破5比1,導致養(yǎng)殖戶大幅虧損。為遏制豬價繼續(xù)快速下跌、提振養(yǎng)殖信心,全國已有多個省份啟動了新一輪的豬肉收儲政策,但由于收儲體量有限(全國收儲總量為20萬噸,湖南省暫未啟動),對豬價的下跌雖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,但并未從根本上扭轉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,豬價低迷勢頭未改,仍持續(xù)處于低位震蕩態(tài)勢。
后市風險需要關注
生豬產能仍處高位,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善。能繁母豬存欄數是衡量生豬產能的重要標準,目前國內能繁母豬存欄數高位橫盤,1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數高達4290萬頭,超正常保有量4.6%,后期市場生豬供應仍處高位。與此同時,豬肉消費需求隨著氣溫回升減弱,加上地方政府收儲政策的逐步退出,將加劇市場生豬供過于求的局面,增大豬價下跌風險。
飼料成本快速上漲。據統(tǒng)計,2021年我國飼料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的玉米29%是從烏克蘭進口,“俄烏”沖突將會導致我國進口玉米量下降、價格上漲。玉米行情走勢網數據顯示,2月22日至26日,5天時間玉米就累計上漲了147元/噸,其價格也從去年底的1900元/噸漲到了現在的2600元/噸;另一方面,俄羅斯是能源大國,每年向全球輸出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,受戰(zhàn)火影響原油價格已經創(chuàng)下了最近7年半以來的新高,國內汽油、柴油價格也大幅上漲。燃油價格上漲,將使生豬養(yǎng)殖、生豬調運、豬肉運輸的成本大幅提升。
南美大豆產量預期下降,帶動飼料價格上漲。我國飼料中的豆粕主要從南美進口,而南美大豆種植區(qū)的巴西和阿根廷遭受了雙拉尼娜惡劣天氣,預計大豆產量將大幅下降,國內進口大豆成本上揚,抑制了國內大豆進口的積極性,市場供需持續(xù)偏緊,導致豆粕價格持續(xù)走強。目前,豆粕價格漲至4580元/噸,相比春節(jié)之前上漲了接近900元/噸,部分地區(qū),如廣東地區(qū)甚至漲至4800元/噸。玉米和豆粕價格上漲的帶動,迫使飼料企業(yè)不得不應對漲價潮。據部分養(yǎng)殖企業(yè)反映,其飼料價格相較春節(jié)之前普漲超300元/噸。
基于上述情況,為有效應對豬價下跌風險,養(yǎng)豬企業(yè)應苦練內功,加強管理,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;有條件的企業(yè),可利用保險、期貨等金融工具,做好風險對沖,減少損失;相關企業(yè)要重視科技創(chuàng)新,提升自動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水平,提高綜合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。(金融時報)